当前位置: 首页> 观点
返回
毛泽东三次指示礼宾改革
时间:2021-04-04 来源:丛文滋

  新中国成立后,我国的礼宾工作在毛泽东、周恩来的指导和关怀下,先后进行了多次改革,使我国的礼宾工作能够得以不断完善和提高,达到既简化繁琐的程序,又节省人力、时间和财力的目的。毛泽东在20世纪五六十年代先后对礼宾改革作了3次重要指示……

  第一次:毛泽东提出他不再出面宴请信赖的驻华大使,也不再出席驻华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1949年和1950年,新任驻华大使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后,都是毛泽东出面宴请大使夫妇,由政务院总理兼外交部长周恩来陪同。驻华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毛泽东等国家领导人均去参加。

  上述外事活动占毛泽东不少时间。为此,他在1951年初主动提出,他今后不再出面宴请新来的驻华大使,也不再参加驻华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

4.jpg

1950年5月20日,毛泽东接受印度首任驻华大使潘尼迦递交国书。

  周恩来遵照毛泽东的指示,同外交部研究后,决定新来的驻华大使向毛泽东递交国书后,改为由外交部副部长出面宴请大使。

  驻华使馆举行的国庆招待会改为:社会主义国家由刘少奇、朱德轮流代表毛泽东参加;资本主义国家举行的国庆招待会,周恩来参加(注:1972年12月,外交部根据周恩来的指示,通知各国驻华使馆,从1973年1月起,各国驻华使馆举行国庆招待会,改为部长级负责人出席)。

  第二次:毛泽东指示对新来驻华大使递交国书的程序进行简化

  1950年2月,周恩来指示外交部制定了《各国使节呈递国书的暂行办法》。规定由外交部交际处长乘礼车前往使馆迎接大使或公使。大使或公使乘正礼车,交际处长陪坐于右,其他馆员乘副礼车。礼车至中央人民政府典礼局长迎于车前。

  大使下车后,军乐队奏大使本国的国歌,仪仗队致敬。外交部长迎于会客厅前。递交国书正式开始时,毛泽东立于会客厅正中,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立于主席右后方,秘书长立于左后方,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及交际处长立于右侧,总参谋长、典礼局长及翻译立于左侧。

  典礼局长、交际处长引导大使或公使和随觐馆员就位。大使立于距毛泽东四步处,馆员排列于后。然后大使和随觐馆员向毛泽东一鞠躬。毛泽东答礼后,大使就致颂词,翻译译成中文。词毕,大使向毛泽东呈递国书,仍退回原处。毛泽东受国书后,交总理兼外长周恩来转办公厅主任,随致答词,由译员翻译。

  答词毕,大使再前进,毛泽东与之握手,大使随即引见随觐馆员,毛泽东一一与之握手。总理兼外长周恩来等握手后,毛泽东就和大使及双方参加的人员全体合影留念。然后总理兼外长周恩来就陪同大使,随毛泽东到办公室作简短谈话,其余参礼人员退至客厅。

  毛泽东同大使谈话后,就送大使至办公室门口,总理兼外长周恩来陪大使至客厅与其余随行人员共进酒点。酒点毕,大使告辞,总理兼外长周恩来送至客厅前,典礼局长送大使至车前,军乐队奏我国的国歌,仪仗队向大使致敬,交际处长送大使至使馆。

5.jpg

20世纪60年代毛泽东与周恩来欢送来访外宾

  上述办法实行4年多后,毛泽东感到有些程序太繁琐,既浪费人力,又浪费他和其他参礼人员的时间,便向周恩来提出进行简化改革。

  周恩来同意毛泽东的意见,随后便向外交部领导传达了毛泽东的指示,并指示外交部参照已建交国家的做法,进行简化改革。

  外交部遵照毛泽东和周恩来的指示,经过调查研究后,于1954年12月对原呈递国书暂行办法进行了修改,删去了一些繁琐程序,减少了参礼人员。

  对原办法主要做了以下修改:

  (1)取消了军乐队和仪仗队(只保留几名礼兵);

  (2)取消了中央人民政府秘书长、总参谋长和外交部办公厅主任参礼;

  (3)将大使的颂词和主席的答词改为事先互相交换,不在递交国书时念,这样可以大大节省递交国书的时间(注:1965年,外交部礼宾司调查了解发现,西北欧多数国家和古巴、摩洛哥等国都没有致颂词、答词的习惯,便向中央建议取消了致颂词和答词的做法);

  (4)取消酒点招待,改为仅用烟茶;

  (5)将呈递国书,改为递交国书,因“呈”字表示着上下的关系,不很合适。

  周恩来于1954年12月11日看了外交部的修改方案后,批示:“拟同意此项改革办法,请主席批示。”毛泽东当日看后批示:“照办。”

  第三次:毛泽东指示对接待外宾进行改革

  1965年3月,国务院办公厅秘书长周荣鑫专门请汪东兴向国务院外办副主任廖承志、外交部副部长章汉夫、国务院机关事务管理局局长高登榜等有关部门领导,传达了毛泽东对接待外宾工作提出的批评和改革的指示。

  毛泽东的指示主要有以下4个方面的内容:

  01

  宴会的规格不要太高

  毛泽东曾专门对汪东兴谈过,招待外宾的宴会规格太高,且不看对象。如千篇一律地都要上燕窝、鱼翅那些名贵的菜,花钱很多,又不实惠,有些外国人根本就不吃这些东西。毛泽东认为我们请外国人,热菜有四菜一汤就可以了。宴会的时间也不要太长。他说,在宴会上我既要同外宾谈话,又要陪外宾吃饭,时间长了我陪不起。听说外国人的宴请就比较简单,我们应研究借鉴。

  02

  接见和宴请外宾,陪同人员不要太多

  汪东兴说,毛主席每次接见或宴请外宾时,事先都亲自交代让哪些人参加。主席说过,他不喜欢人多,说人少坐得靠拢,谈话方便。有一次,毛泽东在武汉宴请阿尔巴尼亚外宾,交代两桌就行了,但联络的同志安排了4桌,事后受到了毛泽东的批评。

  03

  送的礼品不要太多

  毛泽东说,我们送外国人的礼物花钱多,规格高,吃穿用的东西多,有纪念意义的东西少。其实送礼不在多少,而要送有民族特点,又能长期保存的东西。送礼要自然大方,但不能没有个边,大手大脚,大少爷作风。毛泽东强调,不能靠多送礼的办法拉友谊。

  04

  外国人送的礼品应交公

  毛泽东曾几次说过,我们给外国人送礼,花的是国家的钱,不应当归个人所有。毛泽东提出送给他的礼品要做好以下处理:有展览价值和纪念意义的,找个地方陈列出来;没有展览价值的一些日用品,可以内部作价处理(收回来的钱交公),或者交给国家使用;凡是吃的东西,可以分给工作人员尝尝。

  汪东兴曾说,外宾送给毛泽东的礼品,我们就是遵照主席以上指示处理的。有些水果之类的东西,曾建议给主席家里的人和小孩子吃算了,主席不肯,并且说,你们为老百姓做事,为我服务,有功劳,应该吃。

  国务院根据毛泽东的上述指示专门制定了外宾送我方礼品规定。1966年9月,外交部经过讨论和调查研究后,写了《关于外宾接待工作礼品改革的几点措施的请示》。

6.jpg

1966年10月25日,中共中央主席毛泽东会见来访的巴基斯坦外长赛义德沙里夫丁皮尔扎达一行。

  该请示报告主要提出了以下几项礼品改革的措施:

  第一,参加外事活动人员的服装,应反应出我国人民勤俭朴素、艰苦奋斗的优良传统,衣着应以整洁、朴素、大方的原则,男女一律不穿奇装异服。

  第二,规定给外宾送礼要选一些有纪念意义和革命内容的小工艺品或工业品,吃、穿、用的东西不宜多。外宾在华期间,送礼以一次为限。各地不必再送,外宾送我方的礼品,按国务院规定的办法处理。

  第三,举办宴会要注意勤俭节约,坚决反对铺张浪费,反对讲排场、摆阔气和追求高标准。招待外宾不一定都要举行宴会,可视情况举行酒会、茶会或冷餐招待会。

  请示报告经陈毅、周恩来审批后,国务院外办于9月29日向中央各部门和各地方外办转发了外交部的请示。

  毛泽东三次指示礼宾改革,体现了他一贯勤俭节约的精神。

  作者简介

  丛文滋 1942年7月参加革命;1973年任北京外语学院系主任、外交部外训班负责人;1979年后任驻挪威使馆一秘、参赞、临时代办、代理党委书记。